全时四驱的鼻祖 奥迪quattro进化史详解

奥迪 新A6L 2010款

奥迪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已经诞生整整30年了,这套源于军用越野车的技术被奥迪公司首次运用到了量产的轿车的身上。自1980年至今,奥迪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经历了6次革新,目前几乎装配到了奥迪旗下所有的量产车型中。那么究竟这套传奇的quattro系统有着怎样的传奇历史,下面我们就来一同了解下。

第一代:1980年-奥迪quattro

 

奥迪 新A6L 2010款

奥迪quattro借鉴了大众Iltis越野车的四驱理念,但要想把四驱技术从笨重的越野车成功的使用在轿车上,所要做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移植”可以完成的。由于轿车空间的限制,四驱系统必须满足“体积小”、“结构简单”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将动力分配给前后轴成为奥迪工程师亟待解决的难题。

奥迪变速箱工程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案:在变速箱内安装一根26.3厘米长的空心传动轴,使能量可以在两个方向传送。他们将差速器安装在奥迪80的变速箱后,通过空心传动轴进行驱动,并通过该空心轴将动力传送到前轴差速器上。下一步则是在中央差速器的后端安装一根传动轴,用来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后轴差速器上。这是汽车设计史上的全新创举,该空心轴理念实现了四轮驱动设想,并且重量轻巧、结构紧凑,同时效率出众。

奥迪 新A6L 2010款

大众Iltis越野车 quattro®技术的鼻祖

空心传动轴成功的解决了向前后轴输出动力的难题,为了使奥迪quattro应对更为苛刻的路况,奥迪工程师在第一代quattro®技术中使用了前、中、后三个开放式差速器,其中中央差速器和后轴差速器均带手动锁止功能。驾驶者可以根据不同路况需求,通过中控台的锁止开关控制差速器的工作状态。

第二代;1986年-奥迪100(C3)

 

奥迪 新A6L 2010款

1986年,第二代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技术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技术革新:采用扭矩感应式A型中央差速器。这套系统采用蜗轮式差速器结构,并利用蜗轮-蜗杆不可逆传动原理提供不同的自锁值,可实现自动锁死功能的新系统不再需要驾驶者手动调节差速器的工作状态,日常使用更加便捷主动。

在正常情况下动力以50:50的分配比例传递至前后轴。得益于纯机械式结构,扭矩感应式A型中央差速器对前后轴扭矩分配速度及其敏捷。当某个车轮出现打滑现象时,中央差速器可主动的将动力分配给附着力更好的车轴,这种反应就像“条件反射”一样迅速。与当时其它汽车品牌使用的电控多片离合器式中央差速器相比,纯机械式扭矩感应式A型中央差速器无需对各类传感器及转速差进行分析和判断,扭矩分配速度更敏捷,且耐用性更高。

第二代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技术延续了前后轴的差速器形式,前轴为开放式差速器,后轴为带手动锁止功能的开放式差速器。

网友还看了

最热评论

全部评论

意见
反馈